日韩av好色电影院/久久久亚洲国产/五月色区/三级做爰在线观看视频

2025/06

18

十八軍先遣偵察科進藏紀實

5.gif

先遣偵察科進藏紀實

01
調查“窮富八站”和“不窮不富八站”

在修建房屋的緊張勞動期間,科里還組織力量完成了下一步進軍拉薩的兵要道路情況調查,并整理出詳細資料上報軍部。這項工作仍由高啟祥副科長直接領導,李其緒、王貴等負責外勤,倪濤負責內勤。

李其緒、王貴在昌都鎮上了解熟悉昌都至拉薩段道路的人員,首先找到了一個被藏族群眾稱為“蔡稿爺”的漢人。這是個清朝末年從祖國內地來昌都定居并娶藏女為妻的漢人。大概早年是替人謄抄文稿的,故沿用祖國內地“稿爺”的稱呼。他已經60多歲,以往從昌都到拉薩去過4次,都是走中路,對中路的情況相當熟悉。

20.webp.png

先遣支隊從昌都至拉薩的路線圖

另外,他們還找到一個云南漢商鐵寶鑫,他從北路去過拉薩幾次。通過同蔡稿爺、鐵寶鑫二人詳談,再加上向阿沛及其手下人員的了解,李其緒、王貴一站一站地弄清了從昌都到拉薩有多條道路,但主要是中、北、南3路。由于路途遙遠,地區遼闊,大路小路縱橫交叉,要調查得比較準確,是相當費事的。但李其緒、王貴、倪濤等克服困難,并且邊工作邊參加建房勞動,仍然以較快速度,按要求調查完畢,整出材料,繪制成圖,準時上報。3條主要道路的情況大致是:

中路:昌都—朗達—拉貢—恩達—瓦合—馬利—加玉橋—洛隆—孜托—碩督—八里朗—拉孜—邊壩—丹達塘—朗吉貢—恩朱格—阿蘭多—甲貢—多洞—擦曲卡—嘉黎—阿扎—郭勒—査多—拉如—太昭—金達—米拉山—錯莫熱—烏斯江—仁青里—墨竹工卡—德慶—拉薩

這是一條大道,也是進藏官道。全程直穿橫斷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的崇山峻嶺,山巒連綿,幾乎每天要翻一座山,沿途人煙相對多些,來往官民、商旅多走此道,此路共32站。根據各段人口多少和物產的豐盈,歷史上進藏的漢人習慣將其分為“窮八站”“富八站”“不窮不富各八站”。

“不窮不富各八站”是指由昌都到邊壩以西至阿蘭多的16站;“窮八站”是指由甲貢到太昭以北至拉如的8站;“富八站”是指由太昭到拉薩的8站。但是后來我們進軍中實地觀察體會,“窮八站”中的甲貢、拉如兩站并不窮,“富八站”中的錯莫熱、烏斯江兩站也并不富。上述說法只是相對而言。

北路:昌都—朗達—拉貢—恩達—類烏齊—覺恩卡—丁青—色扎—尺牘—巴達松多—雅岸多—霍益塔—索宗—克瑪喀—下秋卡—那曲—桑雄—納龍噶木—熱振—旁多—林周宗—澎波朗塘—拉薩。

這條路整體地勢高,但相對較為平坦,翻越的山嶺少一些。丁青以西大部分地方人煙稀少,但草場多,放馬比較方便,所以許多馬幫、商旅愿走此路。

南路:從昌都經邦達、八宿、波密、工布地區至拉薩。

此路十分險峻,沿途多有茂密森林,并有地震塌方帶,雖海拔較低,氣候溫和,但路較難走,行人較少特別是很少有全程走過的人。因此,在昌都未能一站一站地了解出詳細情況,只是大概查清了幾個主要地區。

……

02
兵要地志大調查

調查、整理、上報兵要地志材料,是我科的主要業務工作之一。到邊壩后,高副科長首先就布置將昌都至邊壩這段經過實地目測的道路情況,由內勤參謀倪濤整理文字材料并繪制詳圖,上報軍前指。科里發現,我們原先在昌都通過“蔡稿爺”了解并整理出的昌都至邊壩段兵要地志材料基本上是正確的,但也有一些小的出入。耳聽不如眼見。所以,這次上報的材料,其詳細、準確程度超過以前從昌都上報的,是對前次材料的補充和個別出入處的糾正。

隨后,高副科長又布置外勤參謀,通過來往的騾幫、商人或當地藏民進一步了解邊壩至拉薩段各條道路的兵要地志情況,仍交由倪濤參謀整理上報軍領導機關,以補充從昌都上報的材料。格桑達瓦、呂超、王貴3人去恩朱格前,高啟祥副科長又布置他們目測邊壩至恩朱格段道路情況,并整理兵要地志材料送回。

3人到恩朱格后,認真完成了此項工作,并將材料帶回科里。在此期間,軍里還指示我們繪制邊壩、恩朱格兩個大平壩的地形圖,以便為今后考慮能否在該地修空投場或飛機場提供參考。對此,我們科里也組織力量仔細目測了兩地的地形、河流、周圍山峰等情況,及時繪圖上報。但事后得知邊壩、恩朱格兩地平壩子雖大,然而周圍雪山、高峰太多,空中盤旋半徑過小,既不適于作空投場,更不能修筑飛機場。

21.webp.png

時任偵察科副科長的高啟祥

另外,從邊壩地區還有兩條重要的岔路,分別是由邊壩向西北繞經沙丁宗、嘉須奔噶通向嘉黎的小北路和由恩朱格向西南繞經尼屋、帕松錯通向太昭的小南路。軍部于4月指示我科迅速調查這兩條岔路的情況,以便軍里考慮部署從南北兩個方面往嘉黎、太昭和拉薩實施鉗形進軍問題。

據此,高副科長將兩路的偵察調查任務分別交由呂超和王貴完成。4月中旬,呂超帶領154團3營兩個班,從邊壩出發,經洞妥、曲可溪等地,翻越兩座山,行程4天,到達怒江南岸氣候比較溫和、糧食柴草較多、森林十分茂密的沙丁宗。這時,藏政府的沙丁宗本已經走了。呂超主要接觸當地頭人開展統戰工作,和他們交朋友。頭人除售給部隊部分青稞、糌粑外,還答應我們在大部隊進軍嘉黎、太昭時再出售較多的糧食。

呂超在此開展工作一個多月,取得明顯成效,并詳細了解了沙丁宗經棒古通、雅安多、嘉須奔噶、桑達本貢等地通向嘉黎的那條小北路情況,然后將材料帶回邊壩科里。

在呂超去沙丁宗的同時,王貴帶8連一個組5名戰士從恩朱格出發去尼屋,偵察道路情況。第一天行程半日,宿阿蘭多,此地海拔約3600米,較恩朱格暖和。次日從阿蘭多順河南下,道路很差,不能通行騾馬,有些地方人走也很困難,常見人們或在河中大石頭間跳過,或從斷樹亂石中鉆過或從河邊懸崖上的兩根小木棍棧道上爬過,一不小心就可能掉進深淵,被奔騰咆哮的河水沖走、吞沒。這是進藏途中最險的一段路了。

但沿途氣候越走越好,全是森林地帶。當晚在雨巴露宿,不需帳篷就很暖和了。前一年波密地區發生大地震,震區邊沿就在這一帶,這里還常從山上掉石頭下來。王貴等6人露宿時,幾次聽到附近山上有石頭掉入河中的聲音。第三天從雨巴出發,道路仍極崎嶇難行,去年地震時被巨石砸成數段的大樹,橫七豎八地堆在小路上,更增加了通行的難度。

直到快抵尼屋時才比較平坦,有幾里路可通行騾馬。從阿蘭多至尼屋的道路,是一條季節性的路。夏秋季節河水暴漲時,將許多路段及河中大石淹沒,人無法跳大石過河,也不能通過這些被淹路段,因而交通中斷。只有冬春和秋末河水淺時才能通行。如大部隊走此路,需工兵先來修路搭橋。

尼屋海拔約3100米,氣候較阿蘭多溫暖,毫無高寒之感。村中四五十戶居民,多有養雞者,糌粑酥油亦多,并種桃樹,可以吃到桃干。尼屋已經屬于波密地區(后來劃入嘉黎縣),是個三岔路口。由此順河向東南而下,走七八天,可到波密的易貢宗,但路更險,有幾處要溜索過河,只能勉強走人,騾馬根本無法通行。

逆河西進,經上尼屋并翻山谷,過帕松湖邊,可到工布地區的雪喀宗,然后去太昭,雖能通行騾馬,但也是不大好走的小路。所以尼屋雖然物產豐富,但道路很差,交通困難,外人來此很少,本地人外出亦不多,從而形成了與外界半隔絕的“世外桃源”。

22.webp.png

阡陌交錯的尼屋鄉


王貴一行6人此時進入康藏地區一年以來氣候最好的地方,在這里住了兩晚,與當地小頭人交談,了解各條道路情況和社情等,并購買了兩頭小豬(各重約50斤)、400個雞蛋,準備運回邊壩,給科里同志改善伙食。

尼屋的藏族村民紛紛出來,用驚異的眼光打量著王貴這一行6名解放軍。小頭人態度很友好,向王貴提出要一起去邊壩看看解放軍大部隊。王貴表示歡迎。小頭人幫助雇來3名背夫,用兩根竹子各裝上一頭小豬,一個竹簍里裝上400個雞蛋,由3人背上竹簍,隨行北上雨巴、阿蘭多。到恩朱格后,背夫返回。王貴改用騾馬將兩頭小豬馱上,自己和飼養員輪流背那一簍400個雞蛋并帶上尼屋頭人,經朗吉貢、夏貢拉、丹達塘,抵達邊壩。科里同志們都為這送來的兩頭小豬和400個雞蛋而高興得不得了。

內勤參謀倪濤自然又要大忙一陣,去整理呂超、王貴分別從沙丁宗和尼屋帶回的兵要地志材料,上報軍部。

此外,我們在邊壩還調查了向南翻東拉山到波密傾多宗的道路,從碩般多往南翻山到傾多宗的道路,從洛隆宗往南翻山到波密曲宗的道路,以及從波密傾多、易貢等地往南經通麥、東久、魯朗等地通向工布地區則拉宗,進而由則拉宗沿雅魯藏布江西行通向山南地區的道路。

還有一條從嘉黎向西經桑前松多翻葉拉山去直孔梯、墨竹工卡的道路。這樣,我們大體畫出了從昌都、邊壩一帶通向拉薩及前藏其他地方的道路網。所以,這時,科里上報的兵要地志材料已經不是一條單線,而是一大片和多線了。在邊壩是我科兵要地志大調查的重要時期。

03
掌握藏軍情況和藏政府動態

除兵要地志調查以外,我科有一項經常性的業務工作。在邊壩期間,我們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并掌握了藏政府和藏軍的大量情況。主要有:(1)達賴喇嘛帶領噶廈主要官員已經到達并避居亞東;(2)印度軍隊新近侵占了錯那宗下屬的門達旺,此事對西藏震動頗大;(3)拉薩貴族們人心惶惶多想逃赴亞東;拉薩的房價猛跌,一棟相當豪華的貴族私宅樓房,幾千大洋就可買到;(4)從昌都遣返的藏軍,到西藏各地都說我軍的好話,因此稍稍緩解了各界人士的恐懼心理;(5)殘余藏軍各團的分布情況:由拉魯掌握的藏軍第4團駐太昭,第13團(仲扎馬噶爾)駐嘉黎;另有新成立的藏軍第14團(衛格久尼朱納)駐索宗一帶;第16團(藏格久尼朱納)駐藏北那曲;第17團(強日馬噶)駐巴青。三大寺喇嘛也組成了僧兵,開赴太昭、嘉黎等地。這些情況,科里都及時向軍部作了報告。

7.png

4月上旬,我們從拉薩路過邊壩去昌都經商的騾幫處了解到:駐嘉黎的藏軍第13團最近搬遷到比如去了,但是嘉黎宗本還在當地。

藏軍第13團由招募的前后藏地區的富家子弟組成,故又稱“富戶團”,是昌都戰役前后新組建的藏軍中最大的一個團,共1500人,一直駐防在嘉黎,與邊壩、恩朱格地區的我軍對峙。現在,這個團突然移防比如,是個大的動向??评锷蠄罅诉@一情況后,軍部立即來電指示我科查清該團移防比如的原因和企圖。

高啟祥副科長將此任務交王貴完成。這是因為科里其他同志工作很多,任務也很重。王貴藏語學得較快,外出可以問清一般情況,且年輕力壯。高副科長強調這次屬于敵前偵察,要實施化裝,盡量接近嘉黎,確實查清情況,并叮囑王貴到恩朱格后帶上154團8連的幾個戰士一同去。

最后高副科長嚴肅指出:這次是偵察任務,沒有戰斗任務,除非萬不得已才實行自衛,要盡量避免同藏軍發生武裝沖突。因為現在中央正準備同西藏地方政府進行和平談判,藏政府的和談代表已經動身去北京。軍里指示我們前沿一線分隊要避免同藏軍摩擦,不要影響和談氣氛,如果搞得不好,同藏軍打起來,會妨礙和談大事。

王貴接受任務后,簡單做了準備,從飼養班里選了一匹快馬,帶上駁殼槍、指北針、望遠鏡等,當天出發,宿丹達塘。第二天就翻夏貢拉趕到恩朱格,把高副科長寫給8連的信交給葛行德指導員。

葛指導員同連里其他干部研究后,當即挑了一名有戰斗經驗的老班長和4名戰士,均帶上沖鋒槍、手榴彈,披上藏裝、戴藏帽,和王貴一起去嘉黎執行任務。

經過一天準備,這個有6人的小分隊一早從恩朱格出發,一路快馬加鞭,當天趕了一站半路,經過阿蘭多,晚宿“窮八站”的第一站阿蘭甲貢。次日趕了兩站路,中午過阿蘭多洞,下午翻魯貢拉(藏語意為西雪山)大雪山,晚宿擦曲卡(今擦秋卡),距嘉黎就只有30公里了。沿途藏胞都是首次見到解放軍。雖然小分隊人人外披藏裝,但里面還是穿軍裝,而且槍支、鞍具等都和藏軍不一樣,更不用說舉止語言等,近看便可知是漢族。所以,這種化裝只是半化裝,管遠不管近,遠看可以迷惑人,近看一眼就能認出是解放軍。而執行這種任務,管遠就行了。沿途藏胞見到化了裝的解放軍,雖有些驚異,但并不害怕,還主動向王貴等談藏軍情況。這說明我軍在邊壩、恩朱格一帶的好名聲已經傳到這里了。

在高寒的擦曲卡,從牧民群眾中得知藏軍第13團并未全去比如,在嘉黎還留了一個排25人。藏軍13團移防比如,除增加北路防御我軍的兵力外,并無其他軍事企圖,而根本原因還是供應問題,因為嘉黎是純牧區,是“窮八站”的中心站,當地存糧很少,被藏軍第13團吃空。而比如則是半農半牧區,較富庶,藏政府該地存糧較多,藏軍第13團到那里還可以吃一段時間。

24.webp.jpg


位于鴿群鄉的擦曲卡塘遺址


群眾還告訴我們:藏軍第13團在嘉黎殘害人民,多次搶藏胞的糧食、牛、羊等,搶劫中還殺害了一個藏民。我們又找商人、騾幫等詢問、核對,證實了上述情況。藏軍第13團移防比如的目的被我們搞清楚了。

這樣,還去不去嘉黎呢?根據高副科長的交代,要盡量摸到嘉黎去。因此,還是得去嘉黎,一來可以看看沿途道路和地形;二來可以觀察藏軍的哨位。王貴和班長研究決定,以隱蔽、快速的動作,半夜從擦曲卡出發,天亮前趕到嘉黎,看了就返回。為此在擦曲卡詳細、具體地詢問了去嘉黎道路的走法:出擦曲卡約一小時,要過一小橋,到小河南岸后順水而下,再翻小山拉穹賽涅,走約兩小時,即可直到嘉黎。這個拉穹賽涅小山,漢人稱之為“氣死坡”。據昌都的“蔡稿爺”對我們說,清朝的大將軍岳鐘琪進兵西藏,剿平作亂之軍,在班師返回到達此小山時,聽到前方報告說亂軍再次興起作亂,岳鐘琪當即在此山上氣得暈了過去,故將此山取名“氣死坡”。

半夜3點鐘,王貴一行6人從擦曲卡出發。小分隊經過這一夜折騰,翻拉穹賽涅小山,約在上午9點多鐘,趕到了離嘉黎300多米高的果賴邊上。

從果賴邊能把嘉黎山上的寺廟、宗政府和山下的村莊看得清清楚楚,又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了藏軍的崗哨,卻沒有發現一個藏軍的影子。此地是藏軍最前沿,居然連一個哨兵也不放。班長對王貴說:“王參謀,藏軍連個站崗的也沒有,咱們摸到村里去抓他一個俘虜來,不就什么情況都能了解嗎?”王貴立即想到出發前高啟祥副科長的交代,對班長說:“這次只有偵察任務,沒有戰斗任務,要避免和藏軍沖突而影響中央同藏政府的和平談判?!卑嚅L不再提了。觀察了10多分鐘,王貴把嘉黎地形簡單地畫記了一下,就迅速從嘉黎返回。趕了3個多小時,安全回到擦曲卡才松了一口氣。

……

04
行軍嘉黎古道

從嘉黎出發前的早晨,王俊卿集合隊伍,請李奮科長專門做了動員。李科長對大家說,到嘉黎就走上了中路,這是官道了;前面還要翻越奔達拉和楚拉兩座大雪山,一個是今天翻,一個是后天翻,翻過這兩座大雪山,下到太昭,就是“富八站”,那時我們離拉薩就不遠了。

4.webp.png

他號召大家再接再厲,發揚團結互助精神,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同時,他著重表揚了這幾天艱苦行軍中的好人好事。有幾個同志用順口溜和快板,宣傳了炊事員徐福道、報務員蘆星瑞,以及打前站同志們的事跡。

從嘉黎出發,立即開始爬陡峭的奔達拉山。在爬山行軍中,革命軍人委員會大搞活躍部隊的鼓舞工作,又是唱歌,又是猜謎語。王貴出了兩道謎語讓大家猜。第一道是:

天不知道地知道,人不知道我知道,

越是行軍走路多,越是天天長大了。

——打穿在身上的一物。

大家猜來猜去猜不著。結果還是王貴說出了謎底:是膠鞋底磨破了的洞。大家會心地發出了笑聲。

第二道是:

不在中間?!蚩评镆蝗嗣?。

李其緒很快猜出周維(“周圍”的諧音)。

爬山休息時,大家邊猜謎語邊唱歌。有一首軍里文工團剛創作不久的新歌,很有鼓舞性,我們在邊壩時才學唱的,幾個愛唱歌的年輕人一帶頭唱,全科幾十人都跟著唱了起來:

解放軍,力量大,天大的困難也不怕;

爬雪山,過草地,千軍萬馬浩浩蕩蕩進拉薩。

這些活動,激發了隊伍里的革命英雄主義豪情。翻奔達拉大雪山正需要這種豪情。在寒氣襲人、風雪彌漫中,大家再次奮力拼搏??斓缴綀嚎诘囊欢危┞芳榷赣只S多同志幾次滑倒,就用雙手撐在地上爬行。行政參謀張廣潤個高勁大,站在路邊將滑倒的人和兩個女同志一把一把地拽上坡來??傆嬇郎?個多小時,終于到達埡口頂,再次征服了一座大雪山。

奔達拉山埡口海拔5900米左右,與夏貢拉同為我們進藏途中最高的山之一。從山上往下看,美麗碧藍的阿扎湖(嘉乃玉錯)已經映入同志們的眼簾。大家順著陡山坡向下,連走帶滑,終于到了阿扎宿營。阿扎仍是高寒牧區的一個小村,只有幾戶人家,有一小寺廟,不見田地、樹木。

從阿扎出發,沿阿扎湖岸南行,冒著凜冽的寒風,走了一天,到達郭勒站宿營。郭勒本地村莊很小、很窮,買不到什么東西,但小河西面三四里處有幾頂牧民的牦牛毛帳篷,估計能買到一點酥油。晚飯后,喬方秀和王貴蹚冰河摸黑去那幾戶牧民帳篷處,同老百姓好好談,總算買到兩塊酥油。次晨,全科同志美美地吃了一頓酥油糌粑,這大大增添了將士們戰勝楚拉山的信心和力量。楚拉山翻過去,就基本上走完了“窮八站”,這是最后的一次大沖刺了。

26.webp.png

王貴黃道群所著的《十八軍先遣偵察科進藏紀實》封面

從郭勒出發,慢上坡爬山中,大家再次唱起《鐵腿班》《歌唱二郎山》等歌曲。一聲聲“不怕那風來吹呀!不怕那雪花飄”的歌聲,似乎在向楚拉山宣戰,說多少關山險阻都被我們征服,現在不就剩下你一座山了嗎?門達拉(今奔達拉)和楚拉兩山,后來又被漢族同志稱為“死人山”和“死馬山”。楚拉山雖仍很高,海拔在5800米左右,雪也很大,但沒有門達拉那樣陡。154團宣傳隊的同志們,提前爬到山埡口附近進行宣傳鼓動。他們同我可不期相遇了。宣傳隊員們在寒風缺氧中,仍然打著竹板大聲說著快板:

同志們,加油干,堅決戰勝大雪山!

翻山走完窮八站,前面就是富八站。

咱們的鐵腿不簡單,趕到拉薩去會餐。

經過5個多小時奮力攀登,我們終于翻過楚拉山。下得山來,全科都有毛主席長征詩里的那種“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的感覺,個個喜笑顏開,情緒更加活躍。呂超唱起他那河南調“大補缸”來出洋相:

擔子一擔響叮鐺,鈴鐺一響狗汪汪。

急急忙忙我往前趕,一心要到王家莊。

王家莊有個王員外,他有三個好姑娘。

大姑娘本叫人人愛,二姑娘取名秋海棠。

……

 27.webp.png


十八軍將士翻越雪山

幾個調皮的年輕同志把后面兩句改唱為:

大姑娘名叫劉祖剛(通訊員),

二姑娘名叫張秋涼(交通員)。

惹得行軍隊伍里人人大笑不止。在歌聲、歡笑聲中,楚拉山我們越甩越遠了。道路順著小河慢下坡,走到查多,當晚即在個只有3戶人家的小村旁宿營。查多已屬工布地區,開始有灌木,氣候也不很冷了。

……

(選自《十八軍先遣偵察科進藏紀實》,中國藏學出版社2001年4月版,收錄時有改動)

高反靈提醒尊貴的消費者:

人在高原圣地,請別亂扔垃圾。高原環境很脆弱,維護起來非常艱難,拾一件廢棄物需要付出相比平原百倍的努力,親身經歷過的人都懂。暢游新西藏,守護第三極!愛護高原環境,文明游客從我做起.

8.jpeg

高反靈簡介

高反靈”是中國專家團隊長駐高原歷經十六年(2002-2018)攻關研發、完全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是由維楨科技集團旗下西藏維楨醫藥科有限公司出品的高原反應干預食品,采用多味藥食同源的傳統中藥材配伍相加和協同,通過“環流高醇亞低溫精華萃取技術”,充分萃取AMS天然活性成分,針對高原缺氧狀態下的機體代謝紊亂,由本及標,實現對高原反應靶向性的精準干預。產品上市前已邀請3000余名體驗者進行測試,2018年8月8日產品上市后,先后8次保障納木措徒步大會、一措再措徒步大會、西藏登山大會和拉薩半程馬拉松、2023全國省級黨報總編輯年會等大型高原賽事和活動,數萬人充分見證,獲得全面好評。

◆ ◆ ◆◆ ◆

9.jpg

京東、淘寶官方旗艦店、微信小程序以及

拉薩市內各大藥房、特產店和賓館酒店等

600余家終端均有銷售。

點擊下圖,立即購買!

10.jpg